中国A股市场内的指数基金有100多个,差不多占了公募基金市场的半壁江山。而这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大盘指数基金,也被叫宽指数基金,指那些覆盖面很广的指数基金。
例如沪深300、中证500、中小板指数等,还有一部分是行业指数基金,就是以某个行业的指数为标准的,实施被动管理的基金产品。从我们理论上来说,指数基金是完全复制指数走势的,也就是说应该是和指数中每个股票的权重一模一样,不会存在和指数有偏差的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原因,指数基金复制指数的走势并不会完全。市场上大多数的指数都是以股票的流通股,也就是市面上交易着的股票做为权重的,所以这个权重时刻处在变化之中,并且每隔一段时间指数都会调整样本股,这样基金经理也要跟着调整自己的仓位,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就可能发生指数基金偏离大盘的现象。
还有另一方面就是指数基金随时都会有投资者的资金流入和流出,为了模拟指数的权重,负责的基金经理就需要及时地调整所持有的仓位,在调整仓位的期间,也会有可能发生偏离大盘指数的情况。
所以每个基金在调整仓位期间产生的时间差,都有可能使指数基金发生偏离大盘指数的现象。
其实所谓的指数基金,并不是所以都是完全地去复制整个指数的走势,在市场里面有一部分指数基金,它们是去挑选一些股票来模拟指数的波动。
比如很多人都熟知的"指数增强基金",这种基金的目标就是:一要控制与基准指数的偏离误差,二就是要力争获取超越基准指数的收益,就像沪深300增强型基金这种,它们的基金经理都是通过主动选股去模拟沪深300的走势,同时也要争取比沪深300更高的收益。
换句话来说,这些增强型的基金,它们只是把指数作为一个参考的基准,并不要求完全和大盘指数同步,在这些基金里面会加上基金经理主动管理的能力,所以也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主动管理型的指数基金。
在投资市场购买基金产品时,一定不要拿一个静态的框框去套用理论,要记住市场永远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就像指数基金,真实情况下基金经理所进行的调整仓位的时间差和指数基金的变型,都有可能是你所购买的指数基金发生很多偏离指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