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对分析师的误解我身边有很多散户,他们大多数认为研究员写的股票研报不值得参考,往往还是庄家套路散户的工具。造成这样不良印象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1、股票研报的结论很不准确。大多数人看个股研报只看结论,而研究员很多时候不敢把结论写的非常明确,因为可能会出错,所以会写的比较模糊一点,这也算是一种风险防范。
同时,预测短期市场走势,这种任务神仙也难做到,正确率能达到50%已经算是水平高的人了。所以说,股票研报很多时候结论模糊,同时正确率又低,只关注结论的群体确实很难对股票研报给出好的评价。
2、股票研报往往是事后的解释,缺乏预见性。往往我们会看到这么一种现象,在价格上涨的过程中,股票研报大多数都是罗列着一些利多的消息,来解释为什么上涨;
过两天下跌以后,我们所看到的一些报告上面又开始罗列利空性的因素,解释为什么下跌。
这些利多利空理由单看起来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市场跌了就拿出利空,市场涨了就拿出利多,这样的报告完全是跟随市场,没有一个中期观点,对操作来说价值为0。
股票研报能以专业的视角带你了解行业和公司。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很多,但很分散,而且不连续。
研究员的工作就是长期跟踪行业,并连续的做出解读,只要是在一个行业浸淫2-3年的研究员,他们的视野和专业程度还是大大超出了一般人。
对一些重要行业和重要公司,同时跟踪的研究员很多,可以对比阅读,取长补短,兼听则明。
1、行业股票研报。
我研读股票研报,首先看的就是行业股票研报。首先对一个行业有个总体的把握,能够增加对行业大局观的一个认识。
我总是认为,一个行业又了机会,这个行业里的公司才会有机会,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股观念。
具体来说,研读行业报告有如下几点需要关注:
行业处于哪个阶段,发展前景如何,国家政策如何影响整个行业,行业的发展空间有多大(大致定量),行业增速如何,行业中的龙头公司是哪几个等。
2、公司股票研报
看公司主要产品,产皮特色以及其商业模式。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以及财务指标与同业公司的对比。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对比相互之间的优缺点。公司具体的发展计划。公司高管的从业经历以及职业素养。
3、策略报告
这类报告偏向于宏观。我往往只是随便看看,因为在市场上也做了这么久了,都有了自己的成熟策略,参考一下即可。
研究员往往是对市场做出解释,因此这些报告实际上是不具备操作性的。
比如说看多,我们要在什么位置开始建仓,建仓时的底仓比例是多少,加仓区间在什么位置,目标区间在什么位置,资金使用率是多少,这些是更深的一个交易方案了。
一般我的流程先是分析,分析完以后得出我们对市场的观点和判断,然后结合到技术图表上,再做出一个分析。
最后,我们会把这些糅合到一起,形成一个交易方案。这个交易方案就比较细致了,比如在什么位置开始建仓,建仓的比例、头寸是多少,后续不同路径下的应对措施等。
总体来说,我的总体框架是按照选择有价值的股票,按照趋势跟踪的方法完成交易,获取利润,防范风险。
整个框架的核心就是对交易标的的选择,好的交易标的跟踪起来不费劲,坏的交易标的一定会亏钱。
而交易标的的选取一定要对整个行业和公司自身的价值有一个清楚的判断,阅读研报和适当调研对做出高质量的判断非常有帮助。
在上一年19年全年,金融工程方面,无论从研报数量还是研报阅读次数方面,都是光大证券和天风证券领衔,这两个在前三个季度也均位列前二名,可谓个中强者,前十名的研报总量均超过100份。